2009,夕阳还是朝阳?
又是一年盛夏,又是台北南港展览馆,北京时间6月6日下午,2009台北国际计算机展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台北电脑展共设立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一馆、三馆、南港展馆及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四大展馆,中关村在线前方报道团队再次如约而至,在全部展区亲身体验了这届与众不同的台北电脑展。
为何说它与众不同呢?因为这届台北电脑展是两岸实现三通之后的首次展会,同时还因为这届台北电脑展完全可以被视作COMPUTEX展会历史上的“拐点”。
在全球经济形式并不看好,H1N1流感蔓延的大环境下,2009年台北电脑展通过自身的号召力以及两岸三通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而取得了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凭借三通之后人员及物资往来的过程简化,来自大陆的厂商和客户大批涌入南港展览馆,为COMPUTEX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但与2008年相比,2009年的展会上英特尔、AMD、NVIDIA以及VIA等上游芯片级厂商在新品的开发进度并不如去年,板卡业界和DIY业界在其影响下也呈现出了增速放缓的现象。
本届展会的亮点并没有2008年那样明确,各方在大方向上虽然依旧延续了强调性能功耗比的“传统”,但同时也都推出了代表各自最高性能和最全面创新的旗舰级产品。值得玩味的是诸如Core i7 975、伊斯坦布尔核心处理器、华硕MARS或者GeForce GTX 295这样的产品实在是很难让人联系到能耗比这个词。甚至连存储厂商都来淌高能高耗这滩浑水,纷纷在制程极限甚至超过极限的条件下推出高频内存和快速存储设备。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尽管这些产品对业界以及用户仍旧能产生足够强烈的刺激和震撼,但若论“兴奋”和“期盼”这样的字眼,相信谁都会发现它们正在悄悄地减少着。
当然,低功耗属性和种类日益丰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依旧是本届大会上不可或缺的展示对象,Intel牵头众厂商力推了CULV平台,上网本甚至触屏上网本也进一步拓展了笔记本产品线的触及范围,包括数码相框等针对特定用途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的出现让台北电脑展热闹了很多,但也开始让人渐渐感到台北“电脑”展的变化。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本届台北电脑展上讨论最热烈的议题已经不再是兴旺与发展,而是变成了“DIY和PC业界究竟是不是已经开始”。无论是业界领袖们在分享中探讨的话题,还是坊间更为自由的辩论均围绕此话题进行。尽管各位大佬们的话里话外都对DIY业界的明天充满希望,并不认为整个PC以及DIY业界正处在下行之中,但当我们开始触碰这一问题的时候,就说明问题就已经出现了,无论怎么去回避和争辩都无济于事。
COMPUTEX大会几乎见证了整个PC及全部DIY业界的发展历程,它作为风向标和指路人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当“夕阳还是朝阳”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本届大会当中时,就表明PC以及DIY业界已经需要开始面临拐点的问题了。
当然,随着后来事情的发展,这个问题还真的成了真……